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防疫阻击战】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第4号)

HJC黄金城登录心理学系和安徽省心理学会

我是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普通大众,可能会有哪些心理应激反应?该如何缓解?

6、我觉得自己很勇敢,不需要任何防护,这正常吗?

面对疫情,有人表现出恐慌,也有人觉得自己很“勇敢”,不需要任何防护,经常“裸面”外出。我们认为,这是典型“过度自信”行为的表现。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0637069934&di=e10b29d1c634db0a899551814ba87bdd&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4.imgtn.bdimg.com%2Fit%2Fu%3D1704842944%2C1427083301%26fm%3D214%26gp%3D0.jpg

 

过于自信。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负性事件更加敏感,因此在疫情当前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表现出躲避和恐慌,进而积极应对危机、远离危险。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人们还普遍存在积极认知偏差,即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积极品质,低估自己失败或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因此,当消极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些个体可能会低估自己被感染的可能性,甚至认为这是自己“勇敢”的表现。

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416423468,3235361482&fm=15&gp=0.jpg

 

积极认知偏差。日常情况下,适度的积极认知偏差有利于人们提升自我积极感受,以及应对危机。但是,面对疫情的持续扩散,我们建议:

1)把自己视为大众中普通的一员,而不是特殊的一个,在同样的户外条件下,每个人被感染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戴上口罩保安全!

2)把自己看作也要为社会做贡献的一份子。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自我居家隔离和戴口罩不仅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疫情控制做出自己的贡献。想到此,或许可以提升我们自己行为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感。

3)马上行为起来,为自己和家人买口罩。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准备好口罩时,或许会更容易说服自己戴上。

 

7、如果觉得在疫情面临特别没用,这正常吗?

疫情突然来临,病毒扩散迅速,看到每天确诊人数不断攀升,人们有时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觉得自己在疫情面前特别弱小。整天隔离在家无所事事,觉得自己也不能为抗击疫情做什么。这些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可以缓解自己的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1)允许自己示弱。当我们感到恐慌、焦虑和不安时,可以跟家人诉说,允许自己悲伤时难过,感动时哭泣。每个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时都可能会有情绪反应,都可能会不安、恐惧、焦虑、害怕。

2)改变认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居家隔离虽然没有为抗击疫情做出直接贡献,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按照国家的相关号召,限制出行,避免聚众,减少被传染的风险就是减轻社会的负担,就是为抗击疫情做出了一份贡献。

3)可以为亲朋好友抗击疫情提供心理支持。积极通过电话或网络和亲朋好友联络,相互诉说在抗击疫情中的心理感受,共同分享在抗击疫情中收获,为亲朋好友抗击疫情提供心理支持。记住,每一颗种子都有巨大的力量,即使我们隔离在家也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4)重新规划抗击疫情时的生活。因为疫情的突然到来,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面临着种种的不适应,这时我们也容易出现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我们需要根据抗击疫情的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居住在家也可利用网络处理各种工作,线上购物、买菜、办公,其实疫情防抗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坚定信心,战胜疫情指日可待。

 

8、如果特别依赖他人的意见指导我抗击疫情,这正常吗?

1)正确认识依赖,依赖他人的意见指导我们抗击疫情是正常的。按照依附理论我们依赖他人的意见是一种对权威的服从,就像小孩子一出生就会去依赖身边重要的人(通常是妈妈),借此保护自己免于受到外在的威胁,并发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动的方式,用来探索这个世界,并学习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来参与社会关系。

依附并不只是影响小孩子和母亲互动的关系,而是终其一生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当人们有需求,需要寻求帮助时,我们就会依赖身边重要的人。在人们自身对于疫情产生未知的恐慌并且不知道如何应对时,通常都会避免盲目抗击并且在权威性的指导下进行抗击疫情的活动。因此,依赖他人的意见指导我们抗击是正常的。

依赖的对象应具有权威性。权威性的对象意味着意见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均可受保障。在疫情抗击过程中,应坚信不信谣、不传谣。以专业院士和相关医护工作者给出的回应为准,理性抗击。而不是在消息来源还没有被证实的情况下,盲目听从。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更具权威性的对象听取其意见,并且理性对待,不能盲从。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在本次抗击疫情中,有一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情的传播,那就是信息公开。也正因为如此,各路“大神”的意见不断更新人们的观点。因此对待成千上百种意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擦亮双眼,才能不受蒙蔽。而这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格外关注意见的来源。并不是每一位作者发布文章和新闻时,都是抱着陈述实情解决问题的态度,你不可否认,在国难之时仍有人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惜一切抓住人们的眼球。根据可靠的信息来源,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常见的可靠的信息来源有: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京报、环球网等;此外,关于本次疫情,在微信和支付宝都上线了疫情数据实况和发热自查等便民服务。对待他人的意见我们需要做到:

正确解读。有了可靠的意见,紧接着就要做到对其进行正确地解读。在2020131日,人民日报发布了这样一则微博:“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时间双黄连口服液成了第二个“N95口罩”,线下线上均宣告售罄。然而对这则新闻仔细查看会发现,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愈,具体用药还是要谨遵医嘱。所以对待权威意见,我们要做到正确解读,越是专业术语,越是要避免理解误区。

不盲目跟风。关于此次疫情也出现了不少盲目跟风情况,比如疯抢口罩——此次可供人们选择的防护口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专家也指出,对于基本上都在家的民众来说,采用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是有效的,但是仍有很多人大量储备N95口罩,这也是造成一线医疗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再如上文提到的疯抢双黄连事件,很多人在没有搞清原文的真正含义或者只是道听途说就加入了这场“疯抢运动”。所以对待信息,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亦要有时局意识。

向专业人员再次确定。因本次疫情采取信息公开,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高度简练且专业的表达,特别是医学上的术语,其中有些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再者就是面对各种预防和治疗的可能手段,普通民众不知如何抉择。当我们遇到无法完全理解或不确定的情况时,要尽可能地向专业人员求助以减少信息误判,或者耐心等待进一步的答疑解惑。

 

执笔人:韩建涛、王道阳、王礼军、何雅琦、彭澜、王位冉

 

点击: 编辑:孟庆娟 预审:方泓 终审:方泓 添加:孟庆娟 时间: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