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沈昌祥院士受邀担任安徽省智能学习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3月22日,安徽省智能学习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首届理事会、技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我校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担任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家存安徽省电化教育馆馆长闫明圣芜湖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兵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蚌埠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唐巍滁州市教体局副局长(挂职)徐赟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士进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邦奇安徽省电信教育行业总经理薛艳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电子云学习中心负责人焦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高洪波合肥工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心主任胡东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朱永海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主任万玉龙应邀参加我校科研处处长徐彬副处长杨如意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罗永龙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吴长义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付龙省智能机器人信息融合与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方明星中智科技北京公司大客户总监牛磊中国电子云数字孪生业务部副总经理龙海亮以及工程中心管理团队相关人员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HJC黄金城登录院长李宜江主持。

成立大会上,首先隆重举行了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沈昌祥院士的聘任仪式,朱家存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并为沈昌祥院士颁发聘书工程中心主任聂竹明与沈昌祥院士签订了技术委员会主任的聘任协议工程中心合作共建单位与业务指导单位分别致辞朱家存副校长表示,工程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挑战性不能辜负沈昌祥院士的信任要实实在在地把现代的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中小学教育实践能够产生真正的有价值的、有影响的成果沈昌祥院士向工程中心对其聘任表达了感谢,他强调,在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命脉、网络空间安全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背景下,工程中心的成立意义重大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战略目标他希望工程中心抓住新时期、新的发展思路,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为智能化社会和网络空间先行的社会做出有力贡献,最后他祝贺工程中心建设成功。当日下午沈昌祥院士在学科平台建设院士研讨会上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科技平台(工程中心)建设进行了极具意义的指导并在花津校区敬文报告厅作了以构建安全可信网络新生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会上还组建了工程中心的三个队伍技术委员会理事会和管理团队并召开了第一次技术委员会和理事会会议副校长熊宇杰受聘担任工程中心首届理事会主任副校长辛涛受聘担任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徐彬和李宜江共同受聘担任工程中心理事会副主任高洪波刘三女牙以及季至宇等受聘担任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在首届技术委员会会议上聂竹明主任介绍了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和规划与会人员对工程中心研究项目(安徽省智慧学校评估)的2022年度安徽省中小学数字化发展报告》《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应用评估报告》进行了研讨

在首届理事会会议上肖文副主任报告了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和数字新安江项目与会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讨论。闫明圣馆长指出工程中心研究的内容意义重大,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利举措,希望工程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合学校和共建单位各类资源,切实推动安徽省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王士进副总裁表示,工程中心将围绕教育、教学、考评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将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技术赋能,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变革,全面打造优质教育新生态。薛艳秋总经理表示,工程中心将聚焦解决海量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及个性化学习路线制定等问题开展技术研发,产出一批具有自主和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电子云学习中心负责人焦观生表示工程中心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积极探索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方法。

沈昌祥院士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密码工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安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0多项,在网络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咨询论证和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目前担任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顾问,公安部特聘专家和“金盾工程”首席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或特聘教授。

安徽省智能学习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组建,主要聚焦“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堂与课后服务问题、综合育人场景精准识别问题、学习资源智能化检索挖掘问题、教育数据智能化共享交换问题等,以学习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为指引,融合交叉全省优势学科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合力加速推进智能教育产业革新,引领制订智能教育领域标准与政策,协同开发新一代智能教育系统产品,合作培养智能教育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造产学研合作的智能学习领域综合创新基地。


点击: 编辑:孟庆娟 预审:吴文涛 终审:许国飞 添加:孟庆娟 时间:2023-03-24